誘餌效應對消費者決策行為的影響(Decoy Effect on Consumer Decision Making)

框架效應-Framing effect
圖片來源 : pixabay

框架效應的文章裡提到把一件事情描述成,可以有效地改變人們的選擇,因為語言形式的改變導致人們改變了對事物的參考點(reference point)。

問題來了,為什麼我們需要有參考點才能做決定?有比較才能做決定?

有比較才能做決定

除非有東西可以做比較,否則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,因為人類心智的運作方式其實很簡單,我們在看待事物時,總是根據他們與其他事物的相對關係來判斷,讓我們看看下列例子:



訂閱方案一

假設某天你在上網瀏覽時,不小心在電商平台看到商業週刊的訂購方案:
  • 網路版:1950元,完整呈現紙本雜誌排版,一年內任意瀏覽網站內的各期文章
  • 雜誌版:3950元,商業週刊紙本雜誌一年份
  • 網路版以及雜誌版:3950元,商業週刊紙本雜誌一年份外加一年內任意瀏覽網站內的各期文章
如果你是商業週刊的忠實讀者,你會想訂購哪一個方案?


訂閱方案二

假設某天你在上網瀏覽時,不小心在電商平台看到商業週刊的訂購方案:
  • 網路版:1950元,完整呈現紙本雜誌排版,一年內任意瀏覽網站內的各期文章
  • 網路版以及雜誌版:3950元,商業週刊紙本雜誌一年份
如果你是商業週刊的忠實讀者,你會想訂購哪一個方案?


訂閱方案一有三個選擇方案,你可能不知道1950元網路版的訂閱方案和3950元雜誌版孰優孰劣,但你一定知道3950元的網路版以及雜誌版合訂版一定比3950元的雜誌版優惠,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3950元的網路版以及雜誌版合訂版這個訂購方案,而根據研究顯示,約有80%的人會選擇網路版以及雜誌版這個訂閱方案。

現在,讓我們回到訂閱二的兩個選擇方案,在同一個研究調查顯示,相同的一群人約只有30%的人會選擇網路版以及雜誌版這個訂閱方案,是什麼讓相同的一群人改變心意?

其實很簡單,少了一個誘餌,少了雜誌版這個誘餌使得人的選擇變得不一樣。這是一個可預測的不理性行為,為什麼?因為相對性,人類心智的運作方式其實很簡單,我們在看待事物時,總是根據他們與其他事物的相對關係來判斷,因為人在做選擇時有比較才能做決定。

而下圖的建商廣告也帶入了相對性的概念,告訴你目前市場上他的建案最優惠,而且此行銷廣告也告訴你在房價高漲的情形下,不能用十年前的價格來看待現在的房價:

Taiwan House advertisement

誘餌效應(Decoy effect)

誘餌效應(Decoy effect)也稱作不對稱支配效應(Asymmetric dominance effect)或吸引效應(Attraction effect),是指引入第三個選項來加強舊選項的吸引力,當兩個選項各自具有優勢時,此時置放一個接近目標選項(Target)但又差一點的誘餌選項,讓人比較後,進而提升選擇目標選項被選擇的機率而同時減少另一個選項(競爭選項,Competitor)被選擇的機率。

誘餌效應的例子如上述的訂閱方案一的三個選擇方案,其中3950元的雜誌版為誘餌,銷售人員的目的是讓網路版以及雜誌版這個訂閱方案(目標選項,Target)被選擇的機率提高並降低網路版這個訂閱方案(競爭選項,Competitor)被選擇的機率。

誘餌效應和 框架效應 都是屬於決策偏誤(decision bias),此決策偏誤現象違反了古典經濟學理論。古典經濟學認為人們是理性決策者,其選擇行為反應決策者既有而不變的內在效用,不因加入一個較差的選項而有所變動,且容易受到情境的影響。

誘餌效應總結

人在做決策時,往往需要比較才能做決定,因為人腦資源有限,所以人們傾向於思考可以容易完成的決定,因為有比較,所以容易做出選擇,但也因此常做錯選擇。

如果你還意猶未盡,推薦你兩本書,博客來書籍連結如下:

最後,這邊提供兩道思考題給大家當練習,歡迎大家在留言區分享你的看法



思考題一

  • 大罐麥香紅茶:15元
  • 小罐麥香紅茶:10元
麥香系列飲料

  • Q1:如果你想喝麥香紅茶,你會想買大罐還是小罐的麥香紅茶?為什麼?
  • Q2:如果你是麥香紅茶的銷售人員,你會怎麼行銷去增加大(小)罐麥香紅茶的銷售量?



思考題二

  • 大份臭豆腐:50元
  • 小份臭豆腐:40元
臭豆腐菜單

  • Q3:如果你想吃臭豆腐,你會想買大份還是小份的臭豆腐?為什麼?
  • Q4:如果你是賣臭豆腐的店家,你會怎麼行銷去增加大(小)份臭豆腐的銷售量?



更多行為決策相關分享請直接參考以下連結: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